跳至主要內容

财富自由VS时间自由,你真的分清楚了吗? 推文字数:2900 阅读时间:4分钟

 

加密禅师
财富自由VS时间自由,你真的分清楚了吗? 推文字数:2900 阅读时间:4分钟 恕我直言,很多人把实现财富自由作为目标,但你们追求的并不是财富自由,而是时间自由! 所以,这篇推文相当于给大家提个醒: 一方面,认清自己的追求并为之努力;另一方面,避免因目标过于难以实现,出现过度焦虑和茫然的情况! 因为相比财富自由,时间自由要容易一些。 准确来说,现如今的绝大部分人所追求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自由,而是时间自由,这还是与传统意义上的财富自由有很大区别的。 绝大部分人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归属自己支配,不希望太多的时间精力被工作和谋生所耗竭,特别是现在加班泛滥,劳动保障缺失的情况下。 而要想逃离这种时间精力被工作大量耗竭的状态,需要足够的物质财富来兜底,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不过度依赖工作,解放自己的时间精力。 基于此,很多人才自然而然地把财富自由作为了自己的目标。 或者这样说,绝大部分人追求的是一种可以自由支配更多时间的生活状态,即时间自由的状态。 为了达到时间自由的状态,人们需要足够的物质财富,把财富自由当作实现时间自由的垫脚石。 资本世界是个追求最高效率产出最大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资本家是拥有生产资料,指挥生产过程的创业者,它需要承担收支风险但也可以独享利润。 而劳动者则是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直接参与者,通过付出劳动,在资本家的支配下获得劳动报酬以满足生活需要。 所以,一个高速运转的资本社会,注定是一个高度精细化分工,对劳动者透支使用的社会,因为资本社会的底层逻辑就是把劳动者视为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来看待,通过最大化透支劳动者来满足最大效率的生产活动,实现社会的快速发展。 这种底层逻辑,在尚不能脱离温饱风险的社会中是可以正常运转的。 在吃饱穿暖面前,人们不会在乎时间精力的过度消耗,哪怕一天24小时都需要工作,如果吃饱穿暖就是当时人类的终极目标的话,人们也愿意一天24小时地干,至少这样可以活下去。 所以在封建社会刚刚结束后,资本社会的运转机制和精细化分工,可以快速让人类过渡到工业时代,彻底摆脱古代人吃饱穿暖的困惑,以至于农业再也不需要太多人来从事,人类从农耕社会进入工业社会。 然而,当物质保障脱离吃饱穿暖的水平后,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会驱使大众争取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 这个时候,把劳动者视为机器人的社会机制,就会与劳动者争取更多自由时间的主观能动性发生剧烈摩擦。 所以当资本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出现劳动者大量排斥劳动的局面。 一方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下降到极低,无论处在什么行业,劳动者只会关心工作强度和薪资待遇的性价比,上班时间带着上坟的心情没精打采,到了可以下班的时间,则像狗见到骨头一样飞奔回家,一秒钟也不想多干。 另一方面,劳动者会竭尽自己所能,尝试缓解乃至脱离这种被工作过度损耗时间精力的状态,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对时间自由的向往。 认清这一层后,我们可以再来看看财富自由与时间自由的区别,尝试描述大家想要的“自由”是什么样子的。 财富自由和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自由是有很大区别的,财富自由甚至会在工作或者说事业上,对自己的时间精力造成更大的损耗。 我们所认知的那些大企业老板就是典型的财富自由人士,但他们实际上是很忙的,基本要把全部的时间精力放在事业运营上。 社会上肯定会有相当比例的人对这样的生活非常向往,因为这种财富自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不过这部分人在社会中仍然只是少数,绝大部分人的事业心没有想象的那么重,不太愿意把赚钱作为自己人生的全部,赚钱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无论是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芯片公司的设计工作者,制造业的工程师,亦或者是流水线的普工,他虽然愿意承受加班的快节奏生活换取高薪,但他的终极目标可能并不是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他可能只是为了所在城市的一套房子,家乡的一栋大平层,或者在农村盖一栋房子而奋斗,并为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暂时忍耐。 包括赚钱为了出国留学和移民的,攒足够的钱支持自己兴趣爱好的,都属于不想把赚钱当作人生全部的情况,而这样的人才是大多数。 只有对钱真正感兴趣并愿意投入全部时间精力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希望追求财富自由的人。这样的人其实是少数,虽然他们会对外界说自己对钱没兴趣。 认清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人如果没能认清自己追求的是时间自由而非财富自由的话,即便他后来真的实现了财富自由,他也很可能会陷入茫然的境地。 只有少数几条财富自由的路径能够解放时间,和时间自由的目的相吻合,更多的反而会加剧事业对时间精力的消耗,反而让人更没时间了。 不过如果从物质财富规模的角度讲,事情倒也变得简单了。 所谓的时间自由,无需像成为企业大老板那样实现真正的财富自由,只需要让物质财富达到自己满意的规模,让自己能够解放时间精力就好。 比如说,网上很流传的一种人生规划目标,35岁之前在互联网大厂,35岁压线考体制内。 且不谈这条路线的可行性和体制内实际的工作体验,单说这种规划的出现,正是源自于人们对时间自由的渴望。 和财富自由相比,这条路线的难度要低不少,至少一部分劳动者想实现这样的规划路线还是可行的。这总比创建一个大公司,自家单位上市分股票,或者家里被拆迁容易得多,最起码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过,这仍然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年轻时要过独木桥,35岁压线要过另一个独木桥,能同时过两个独木桥的人同样不多。 而且这种时间自由是相对的,只是成功过渡到了一份可能自由支配时间更多,工作对时间精力损耗相对较低的节奏,不过很多人对这种情况也会比较满意。 当然了,这里的体制内只是其中一种选择,任何自己满意的,能够获得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下家都可以考虑。 再比如,有些人会选择在年轻时攒下一大笔钱,三四十岁以后再也不工作,把攒下的这一大笔钱存在银行里,后半生去降一两个档次的城市或者回到家乡,省着点花。 这种看起来低配版的财富自由,实际上也是时间自由的内核。从此以后这个人就再也不受工作牵绊,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全部时间。 走这条路的人可能要容忍一些孤单,现代人的社交需求大多是通过工作交流满足的,离开工作可以实现时间自由,但也意味着要更好地处理与自己独处的感受。 所以理论上,这条路更适合那些兴趣爱好和心理支撑足够强大、愿意脱离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的人。如果对社会评价仍然很在意的话,这条路可能坚持不了多久。 还有,现在网络和现实中非常流行的斜杠青年,以及对网红的向往,这说明很多人希望在工作外开辟收入渠道。 这本质上同样是一种争取时间自由的方式。 这种出路离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自由很远,但却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精力用于赚钱和生活,还能破除居住地点和通勤的困扰,因而成为了大众争相追求的目标。 这种半创业的路径难度就比较大了,需要努力、运气等各种成分的加持,而且在各种时间自由的路径中,这条路径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也是比较多的,不太适合纯正的咸鱼。 好处就是如果能够做起来,这条路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灵活就业,可以兼顾时间自由和事业成就,在社会现如今的主流价值观影响下,这条路径会是更多人争取的选择。 总之,各位还是要仔细判断,自己向往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自由,还是所谓的时间自由。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很可能真正在意的是后者,却误把前者视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这就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无形中加大难度和焦虑感的同时,又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而这篇推文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怎么成为一个沉稳的人?

  许不言 @HsuBuyan 怎么成为一个沉稳的人? 1、敢于直面现实 过去的事情,只要你还记着,那就不是往事了,没必要苛求自己「放下」,真正的放下是直面鲜血淋漓的现实并解决掉问题,而不是给自己洗脑去逃避。 2、要学会预知未来 提前做好面临巨大困难的心理准备,尝试将自己放在极限生存状态的环境中,你多想一步将来就能少求人一点,每件事都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想象自己遇到更艰难的时候要怎么应对,列出几个具体的应对方案,这样当事情真的突然变糟糕时,你会成为反应最快的那一个,当然也要提前做好得到巨大财富的准备,几率不大,但很值得期待,相信自己! 3、要懂得自我解压 有的人读书很厉害,可一遇到考试就失眠,导致成绩失利,能力很重要,会给自己减压让能力更好地释放更重要。 4、遇到问题先解决情绪再解决事情 别急着下结论,思考、分析、观察反馈,你越冷静越能想到好办法,越镇定敌人越慌张。 5、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降低期望值 这样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就算完成得一般,也不至于被打击得一蹶不振。 6、敢于赚大钱 经济独立是思想独立和行为独立的基础,赚钱是「保护」自己和身边人最高效的手段,也是支撑普通人最好的底气。 7、有机会的话,深入到泥潭中一次 很多时候,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去你不喜欢的地方呆一段时间,当你知道很多不想要的,你就能慢慢明白自己真正要什么。 8、永远保持向善之心 你评价别人时用的形容词,人们会习惯性套用在你身上,这叫「 无意识特征转移 」,人都是相互的,所以你想别人怎么样对你,你就怎么样对别人。比如你觉得我的推文对你有帮助,追踪我并帮我按个爱心,我也会觉得屏幕对面的你很优秀,愿意创作出更好的内容来回报你。 9、保持好奇,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 我没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是保持了我持续不断的好奇心 。」一直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会生出探索的惰性,对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都形成一种无形障碍,说它是舒适区可能还不够确切,它更像一个盲区,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你一无所知,或者你知道的都是错的。 10、跟有结果的人学习 能从低位坐到高位的普通人,一般都有过人之处,努力揣摩学习他的长处,取其精华,即使你有多看不惯他。 11、

一定要很好看很优秀才会自信吗? 我回想我接触过有自信的人,

  许不言 @HsuBuyan 一定要很好看很优秀才会自信吗? 我回想我接触过有自信的人,我说的是拥有骨子里自信的人,我在思考他们共同的特质,其实他们不太去在意自己哪里好不好。 1、在和拥有整体自信的人相处时,我们会被感染、被吸引,但其实吸引我们的,并非他们的外貌或者其他,而是他们舒展、自然的状态,是那种落落大方的神情。 这和他们是不是特别好看没有关系,和他们是不是每一个表情都完美、每一句话都说对也没有关系。 有句话这样说「有自信的男人最帅」,我们觉得这是谎言,因为帅的男人才自信,但其实仔细想一想,这句话真的特别有道理,因为除了相貌,我们还会欣赏「自信」,欣赏这个特质本身,不躲闪、不扭捏、不卑不亢,它的确非常「帅」,这其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会特别帅,不会特别优秀,但是「自信」的神情是另一件东西,我们是可以拥有的,一个不那么自信的人,很多时间都在思考别人怎么看自己,思考自己的表现有没有纰漏,但如果纠结于这些细节,就会让自己看起来很局促、很别扭。 这是因为在和他人交往时,你怀抱着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是「我希望对方喜欢我」,所以「我担心自己哪句话讲得不好」、「我担心自己某个角度不够好看」,一旦抱着这种目的,你的表现就不再松弛了。 在和人相处的时候,如果总抱着「被认可」的心思,你会压力很大,表现奇怪;而抱着「做真实的自己」的态度,然后「被了解」,你才会游刃有余。 2、我们总会觉得一个不那么好看的人,应该为自己的长相感到不自信,一个不那么纤瘦的人,应该为自己的身材感到不自信,一个讲话没那么有内容有逻辑的人,应该为自己的言语不自信。 当然这种「觉得」只是从一个不自信的人的角度,从社会所设定的某些狭隘的标准的角度,可能会抱有的想法。 但当你去观察那些自信的人,你会发现并非如此,无论他们从客观的角度看,有没有满足大众所认为的好的标准,他们都是落落大方的。 在和他人相处和交流时,他们完全没有那种去审判和评价自己的意识:「我的脸是不是不够小?我的手是不是不够好看?我的腿是不是太粗?哎呀我讲话是不是没那么有趣?我这个做法别人会不会不喜欢?我刚才的表现是不是不得体?」 他们很少去想这些,他们也并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完美特别优秀,只是不把那些当作问题,不会觉得这些东西会影响自己的价值,他们拥有的是整体自信,那么局部上的「不好」无伤大雅。 3、为什么一